找到相关内容918篇,用时5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弘一大师:佛教之简易修持法

    以上所说的,要广修一切善行,利益一切众生,但须如何才能够彻底呢?须不着。所以发菩提心的人,应发以下之三种心:   一、大智心:不着 此心虽非凡夫所能发,亦应随分观察。   二、大愿心:广修...   到永春的因缘,最初发起,在三年之前。性愿老法师常常劝到此地来,又常提起普济寺是如何如何的好。   两年以前的春天,在南普陀讲律圆满以后,妙慧师便到厦门请到此地来。那时因为 学律...

    弘一大师

    弘一大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063007584.html
  • 弘一大师:佛法大意

      今案大菩提心,实具有“悲”、“智”二义。“悲”者如前所说。“智”者不执着,故曰“空”也。即是以无我之伟大精神,而做种种之利生事业。   若解此意,而知常人执着而利益众生者,其能力薄、范围小、时不久、不彻底。若欲能力强、范围大、时间久、最彻底者,必须学习佛法,了解...

    弘一大师

    佛法|内涵|弘一大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7/12462810297.html
  • 缘起如幻

    是无自性的,所以说身相不可得、如幻不实。身体是大自然生态 体系的一环,依存于大自然的因缘而存在,而身体也同样是由物质、蛋白质、细胞等精密组合 而成,所以身体也纯粹是一个名称、卷标或设定而已。「」不...?  师: 洞见缘起性空的事实,我们会很容易看到缘起的大用,、身相、心相都是无自性的,吃下 去的食物,不用操心,缘起的力量会将它消化吸收,运动的时候,不用命令它,心脏自然加快 跳动,一切都只是缘起...

    辜 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449578.html
  • 谛闻影尘集

    乎哉。吾是以读八大人觉经。至不念旧恶一言而重有所感也。  诸法无我说  诸法恶从而起。恶从而生。此人生一大问题也。于此问题。不能得圆满之解决。则涅槃之门。无由而通。生死之路。无由而塞。其将何以超出三界而永脱苦轮乎。欲解决此问题。必求夫诸法之所以起。及之所以生。否则痴猿捉月。渴鹿逐焰。亦徒自耗其神终无所得而已。鸟乎。诸法之起。非起于吾人现前一念之不觉乎。之生。非生于遍计所执之妄情乎。夫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031455673.html
  • 《金刚经》中的时间和空间

    须菩提,若菩萨有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即非菩萨。”  本品中,佛陀把十种“它在物”归为“众生”。佛教认为,人类、动物固然是众生,各种思想、观念也是众生,而植物、矿物之类也应是众生。由此可见,“众生”就是经验界中所有的物质。但紧接着又在、人相、众生相之后加上一项“寿者相”,所以“寿者相”应具特定含义。“寿者相”一般指把假相的生命存在时限(生命存在时限即生命存在时间)当作真实存在的相状。在...

    林晓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55161780.html
  • 读《金刚经》有感

    。而且执,人相,众生相,寿者相者,必生嗔恨,不得解脱。执著于法者是人入邪道,不能接受大法之教,而一切有为法,不过如梦幻泡影一般,最终不过以法束缚自己。执著于福德也是同样,因为一切福德非福德性,故...是一头雾水,不知如何是好。到底是否有法可依,有法可学?以为这的确是读经的一个大问题,有必要加以深究并切实解决。   《金刚经》篇幅不长,但佛在经中却反复说到不应取法,不应取非法,也说到如来无所说,...

    刘先和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74166025.html
  • 佛教之简易修持法——弘一法师

    以上所说的,要广修一切善行,利益一切众生,但须如何才能够彻底呢?须不着。所以发菩提心的人,应发以下之三种心: 1、大智心:不着 此心虽非凡夫所能发,亦应随分观察。 2、大愿心:广修善行 3、... 到永春的因缘,最初发起,在三年之前。性愿老法师常常劝到此地来,又常提起普济寺是如何如何的好。 两年以前的春天,在南普陀讲律圆满以后,妙慧师便到厦门请到此地来。那时因为学律的人要随行的太多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11279754.html
  • 佛教心理学及其实际运用佛教心理学及其实际运用

    的缘起  从唯识学的观点来看,自我观念是个人生活经验的产物,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当中,总是把别人对自己的看法,自己适应环境的观感,以及生活上满足需要的方法和欲求,综合成为一个。在这个里头包括...的,也不可能逃避这个,因为它是生活的轨迹与倒影,它伴随着生活自然出现。这一来《金刚经》上所谓的“无我”,指的不应该是没有缘生的存在,而是指一个人不要被执之)所束缚,要从之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2450199.html
  • 楚山禅师无相说发微

    《无相说》。  ⑤《石经楚山和尚语录》卷之七,《无相说》。  中作主,似有缘,假名为心,此心离()()尘缘影了,无心可得,由此意识妄生,分别计此()形,而为。①  从因妄念发动而生之心识,是已...念妄动间,逐渐随各种因缘和合而成的。这种在染心与有作用下形成的现象,楚山禅师认为是“似有缘,假名为心”,不是真实之实相,而是假名之心,因此“无心可得,由此意识妄生,分别计此()形,而为”。...

    李万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55258889.html
  • 《金刚经》的现代意义

    贪嗔痴烦恼。如果能以般若智,通达法空,不住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;不住色声香味触相,那烦恼自然不生,其心自然降伏。   【四相与人生】   读诵《金刚经》,经常会见到、人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。这四种相简称曰四。四都是的不同表现形式,其实是一,或称执。它与法执构成了世间的执著,是般若法门所扫荡的物件。   ,是四的总称。众生在五蕴和合的生命体上,执有一个常恒不变的自我,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金刚经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6/12335125667.html